- 胡学超;王鸿雨;陈俊武;汪逊;骆鸿飞;何东升;付艳红;
为实现磷矿重介质选矿矿泥的资源化利用,以湖北某低品位磷矿选矿矿泥为研究对象,采用离心选矿机、摇床以及重-浮联选等方法开展提质试验研究,分别考察了离心选矿机转筒转速、冲洗水流量、摇床床面角度、矿浆浓度对磷精矿回收率和品位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在转筒转速为500 r/min、冲洗水流量为3 L/min的条件下,磷精矿P_2O_5品位为12.22%,回收率为40.60%;在矿浆质量分数为25%、摇床床面角度为0°的条件下,磷精矿P_2O_5品位为22.45%,回收率为12.53%。对所得精矿进行反浮选提质试验,在H-1用量为0.6 kg/t、H_3PO_4用量为9 kg/t和BSS用量为0.5 kg/t的条件下,最终获得了磷精矿P_2O_5品位为28.96%、回收率为72.15%的良好指标。
2025年10期 v.54;No.484 1-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342K] [下载次数:5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常茂寒;张迎超;张谦;丰奇成;文书明;
云南兰坪氧化锌矿是中国重要的锌矿资源之一,该矿石类型复杂,含泥量大,氧化率高,并含有多种有价矿物和伴生元素。本文分别采用多元素分析、物相分析、X射线衍射仪以及矿物解离分析仪等手段,对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进行了研究。结果表明:原矿含锌4.80%,主要以菱锌矿和闪锌矿的形式存在,少量以异极矿的形式存在,锌的氧化率为62.29%,铅矿物主要是方铅矿;原矿由26种矿物组成,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方解石,各种矿物之间共生关系复杂,粒度较细,单体不易解离。基于工艺矿物学研究成果,推荐采用先选铅和硫化锌、再选氧化锌的浮选工艺流程,旨在为云南兰坪氧化锌矿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。
2025年10期 v.54;No.484 8-15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610K] [下载次数:16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王延凤;裴丰;林森;何东升;李智力;郭劲;童晓蕾;
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,磷矿的光电分选研究愈发受到重视。本文以湖北某地2种硅钙质磷矿石为研究对象,使用智能分选机开展光电选抛废试验。结果表明:矿样1和矿样2经破碎后,-40+10 mm粒级的矿块分别占38.45%、38.60%,P_2O_5品位分别为20.80%和23.81%;当矿样1抛废率为38.79%时,回收率可达94.83%;当矿样2抛废率为39.13%时,回收率可达92.05%;光电分选可有效去除矿样1、矿样2中的硅镁铁杂质,铁杂质去除效果最显著,而铝杂质难以去除。该技术对于性质相近的矿物仍存在算法不精准或无法计算的问题,未来需进一步提升光电分选技术的精准度,并加强磷矿石构造、矿物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研究。
2025年10期 v.54;No.484 16-2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299K] [下载次数:7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 - 李若愚;方可;梁斌;刘鑫;陶靖宇;余洪;
还原分解是实现磷石膏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,铁基添加剂能够极大促进磷石膏分解,显著降低磷石膏分解初始温度。鲕状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_2O_3,可作为磷石膏还原分解的铁基添加剂。本文开展了煤基条件下磷石膏-鲕状赤铁矿体系的还原焙烧分解试验,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、原料配比、煤粉用量、焙烧时间对分解效果的影响,并在最佳焙烧条件下研究了磷石膏的分解动力学。结果表明:在磷石膏、鲕状赤铁矿、煤粉配比为30 g∶30 g∶6 g、900℃下焙烧1 h后,焙烧产物中鲕状赤铁矿磁化还原效果最好,获得的铁精矿品位为55%,回收率达85%;当焙烧温度为1 100℃时,焙烧2 h后磷石膏分解率最高,为99.03%;在磷石膏热分解前期(分解率α<0.7),动力学机理可描述为f(α)=4/3(1-α)[-ln(1-α)]~(1/4)函数;在热分解后期(分解率α≥0.7),动力学机理可描述为f(α)=1-α函数;在分解率α<0.7阶段和α≥0.7阶段,指前因子分别为99.41×10~(-4) s~(-1)和35.32×10~(-3) s~(-1),分解反应活化能E_α为14.65 kJ/mol。
2025年10期 v.54;No.484 24-33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731K] [下载次数:3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0 ]